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美丽榆林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 时间:2017-06-05 11:03 字体设置: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美丽榆林

 尉俊东

(2017年6月5日)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5年前的今天,世界各国代表团齐聚瑞典斯德哥尔摩,提出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口号: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从此,环境保护摆上了世界各国的重要日程。今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为了呼应这一主题,我国将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压倒性位置,推进了一大批重点工程,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全市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特别是去年以来,牢牢抓住中省环保督察整改契机,大力开展污染治理,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着力补齐生态短板,全年中心城区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6天,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三,PM2.5是全省唯一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用扎实的工作成效赢得了中省的认可和群众的好评。但我们也要看到,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既是陕西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又是全省生态环境的“老短板”。一方面,污染物总量大、增量多,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经济建设带来的污染物排放新增量全省最多;另一方面,生态保护底子薄、欠账多,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经过十多年来的大开发、大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立足榆林生态环境实际,以整治环境污染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全面系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努力建设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榆林的永续发展做贡献,为370万父老乡亲和子孙后代谋福利。

    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做好生态修复的“加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山水林田湖保护与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治水、治山、治林、治田、治湖有机结合起来。要扎实开展“林业建设五年大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十大林业工程”,持续抓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等重点生态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扩大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成果,努力让青山常在。要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大境内黄河、无定河、榆溪河和窟野河等主要河流的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下功夫解决生产生活污水、煤矿疏干水等突出问题,努力让碧水长流。要严格执行治污降尘“1+9”行动方案,加快“气化榆林”步伐,全面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切实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努力让蓝天常驻。要全面推行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加强耕地修复与治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努力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农产品。要加快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加强原油管道泄漏隐患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煤炭采空塌陷区生态修复等工作,持续强化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绿化、美化,让山水乡恋与城市文明融为一体。

    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做好生态损耗的“减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榆林资源富集,同时环境脆弱。必须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建设能源清洁生产使用示范区,用最少的资源换取最大的效益。要切实用好“多规合一”改革成果,严守耕地、森林、湿地、河流、水域等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要实行最严格的节能环保准入制度,提高项目落地门槛,坚决禁止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要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发布榆林市生态文明公约,传递生态文明正能量,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要深入推进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县区、生态美丽乡村等创建工作,倾力打造具有榆林特色的人居环境品牌。要大力实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社会和商业节能工程,鼓励和引导城乡居民使用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加快形成全社会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加快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做好生态开发的“乘法”。建设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和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重大使命,也是推动榆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把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摆在突出位置,下决心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着力把生态环保培育成新的发展优势。要大力实施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矿产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力度,推进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提高煤矸石、尾矿、矿渣的综合利用率。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开展农村散煤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推广天然气、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要全力推进能化基地高端化,继续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系统规划煤油气盐等资源序列开发,切实加快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链群升级,精心打造以煤炭热解为先导的特色煤化工产业体系和以烯烃、芳烃产业链为核心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向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迈进。要着力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处理好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运用信息化提升产业发展和城乡统筹水平。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积极开发生态农业,打造一批集特色农业、农事体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着力构建以生态观光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

    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做好生态保护的“除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协调统一。要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评价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及离任审计制度。要健全生态治理机制,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出台配套生态补偿和监管考核办法,发挥生态红线在优化产业布局中的纠偏和扶正作用。要健全环境监管督察机制,坚持“督政、督企”并举,制定环境网格化监管方案,持续加大多主体联动、全领域巡查、实时化监管力度。要建立环境污染事件举报奖励制度,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环境保护。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完善环保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牢牢守住生态红线。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所想、民心所向,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是国运所系、政之所行。建设绿色生态榆林离不开370万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争当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分享者,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城美的美好家园。

返回省市新闻首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365备用地址”的作品,其版权归365备用地址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365备用地址”。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