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古城的门额题字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栾世宏 时间:2014-07-01 10:24 字体设置:

 

 

 

 

   

    米脂,古称银州,因“地有流金河,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千百年来,这里逐渐形成了由街、巷、院组成的,全国唯一以窑洞建筑为主体的古城。漫步在古城石板或石片随不同地形而铺设的街道上,穿梭在东、西、北各条大街两侧不规则的小巷里,住宅大门或二门上一处处古老的门额题字,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门额,就是门楣上边的部分;题字,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为自己或应他人之邀为对方书写的文字。门额题字,就是门楣上边书写的文字。
  米脂古城的门额题字,文笔高雅,寓意深远,巧妙地雕刻在大门上方,记录着家族的荣辱和兴衰,寄托着主人的精神和理想,激励着自己和子孙后代。在内容丰富、含义深刻中与民族传统、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于一体,集字、印、雕、色为一身,包罗着社会语言、文化人类、文字民俗、人文地理、地名建筑、书法篆刻等诸多内容。在同附着的大门建筑珠璧交辉之时,已经成为人们认识社会、寻访历史的一道靓丽风采。
               贡元
  位于西大街43号的大门上方,正中是大大的“贡元”二字,由于年代的久远,门额题款已经无法辨认,可以辨认的落款题字为,乾隆四拾二年丁酉□□□高士□。

    众所周知,贡元是旧时人们对贡生的尊称。在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着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清朝的时候,就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之分。乡试考中的考生被称作“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作“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考中的考生被称作“进士”,第一名为“状元”。一个人,如果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习惯被称之为“连中三元”。门额题款中间大大地书写着贡元二字,按照清朝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逢酉一选,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的制度,优选者以小京官用,次选以教谕用。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的条件。说明此人最起码是位拔贡。
  翻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米脂县志》卷四选举志二,乾隆丁酉科拔贡只有两人,而姓高者只有一人。记载为高士彦乾隆丁酉科兴平教谕。
  据此,门额上面“贡元”二字,应该是高士彦乾隆年参加丁酉科考试,被选为拔贡后,米脂县知县或教谕为其的题字;题款,应该是题字者的姓名、职务;落款的题字乾隆四拾二年(1777)丁酉□□□高士□中的几个空格,应该补充为乾隆四拾二年丁酉科拔贡高士彦。
               堂构维新
  位于西大街74号的大门上,有“堂构维新”四字。

    堂构,语出《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堂,高大的房子;构,结成,组合;堂构,也就是房舍;一般比喻继承祖先的遗业。维新,语出《诗·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清朝自号南园老人的陈奂解释曰:“维,犹乃也;维新,乃新也……而始新之。”堂构维新,就是继承祖先的遗业,要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也可以说就是必须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
               光裕堂
  位于西大街8号大门的上方,书写着“光裕堂”三个大字。
  光裕堂,其“光裕”二字出自《国语卷二周语》,原文曰:“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这里的光,是广也;裕,是宽也。堂,是高大的房子或办事的地方。正如晋陆云所言:“大君远资,高数世之瑰玮,当光裕大业,茂垂勋名。”历史各代,光裕堂常被用作中医堂名。
  陕北地区历来被称为“中医之乡”,榆林明清时期就有“光裕堂”的记载,但翻阅现有的《米脂县志》,米脂县城显然没有中医中药光裕堂的记载,就连商铺中也没有光裕堂的影子,是什么原因呢?

    1942年9月至12月,张闻天率领的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曾来米脂进行地主经济典型调查。其在《杨家沟地主调查》一书中写道:“绥德、米脂一带是陕北的米粮地,而米脂城东四十里的杨家沟则是名闻陕北的‘地主窝’。清代乾、嘉年间,迁居到杨家沟的马氏逐渐崛起而成为地方富户大族。这个庞大的继嗣群体聚居在杨家沟,维持了‘八代的荣华富贵’。其中,老三门里的一支户气最旺。自其先祖嘉乐建堂号‘光裕堂’,子孙后代各家均自建堂号,以堂代名。”“嘉乐重农抑商,心存承启,矢勤矢俭,额其堂曰光裕,名其里曰骥村。常以此意,指示士等曰:先人懋昭厥德,吾以耕读传家。但愿汝辈箕裘勿坠,光显门庭,子子孙孙无负斯堂,彰显之名则德矣。同堂兄弟皆恪守旧泽,读书而外不预事。”
  我想,也许是因为杨家沟嘉乐建“光裕堂”之后,米脂城内的大户在开设各种店铺的时候,因敬畏杨家沟的势力而避之,这“光裕堂”所在,就是杨家沟嘉乐一支在米脂县城的一处院落名呢?
               瑞霭门阑
  位于西大街49号的大门上,有“瑞霭门阑”四字。瑞霭语出唐·杨巨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瑞霭方呈赏,暄风本配仁。”瑞:吉祥或好兆头;霭:云气密集;瑞霭即吉祥之气也。门阑语出《史记·楚世家》:“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廝者,亦无先大王;”门:家的门面;阑:门前的栅栏;这里借指家门或门庭,引申为府第。

    瑞霭门阑,就是吉祥之气充满门庭或府第,也就是祥云瑞气全家福、子孝孙贤满门庭的意思。
                薇垣硕彦
  位于北大街45号的大门上有“薇垣硕彦”四字,题款是署米脂县知县合阳县尹山阴韩长发为,落款是乡饮介宾生员高文远立(由于字迹现已大多无法辨认,这是根据米脂《盘龙山》编辑部存档补齐的)。
  历史上,唐开元元年改称中书省为紫薇省,简称薇垣。元代称行中书省为薇垣。明洪武九年改元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亦沿称为薇省或薇垣。清初也称布政司曰薇垣或薇署。故明清时常以薇垣称相当于中书省的中枢机构或布政司。而硕,大也,引申为知识渊博或德高望重;彦,贤士也,也就是才德出众的人;硕彦,一般指才智杰出的学者。薇垣硕彦,就是中书省或布政司及相关机构才智杰出的学者。
  米脂是文化县,明清时期,人才辈出,官员甚多,仅文、武进士就考中24名且大多在朝为官,由于明朝进士中没有高姓,我们就只能从清朝寻找。翻看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米脂县志》,清朝考中进士的有6位高姓人士。细看传略,任过户部主事的高增融和曾在内阁中书担任玉牒馆修校的高增爵最为可能,但翻遍两位家族的历代《米脂万丰高氏宗谱》(也称东高),里面竟没有北大街45号院的记载,就是内中“历世匾额二十二支”也没有“薇垣硕彦”的丝毫信息,这只能说明此题字与东高无关,与这二人无关。询问“西高”族中多名70岁以上的老人和一直在此居住的高姓人士,由于原有家谱毁于战乱,他们只知道这个大院是由曾经在米脂街道上开设5个铺面的高余步维护装修,其余就不知道了。
  据1993年版《米脂县志》记载,高余步曾在光绪年开设“荣和厚”商铺且生意兴隆,地址在东大街9号,于1934年关停。但这只能说明高余步确实经过商,而且生意相当不错,可能装修北大街45号院,对于此题字没有丝毫关系。
  查看题款“署米脂县知县合阳县尹山阴韩长发为”和落款“乡饮介宾生员高文远立”,由于没有看到合阳、山阴两县清光绪年和民国年的旧志,新志中没有此人;在米脂清光绪年和民国年的旧志中,又无法找到韩长发的信息,我们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落款中“乡饮”是清朝道光二十三年之前的一种礼仪活动,“介宾”是推荐出的治家有方、义举社会、有崇高威望的其中一类宾客,不同的是,这些乡里之贤者不仅由地方推荐,还得要上一级机关批准才行。

 根据题字及题款、落款的字面,我们是不是可以解释为:这是由代理米脂县知县、曾任合阳县尹的山阴人韩长发为城内乡饮介宾、生员高文远写的,称赞高文远如布政司才智杰出的学者一样,是米脂内睦宗族、外和乡里、德高望重的杰出人才。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记载,高文远是何许人也?此匾额题字是什么年代形成?我们目前都无法知晓,只能等待将来有文字材料出来时弥补了。我倒是想,古人都有名有字,文远也许是高某人的字,不然,族内不会无人知道吧。
            视履考祥
  位于城隍庙街一号院落内的垂花门上,有“视履考祥”四字。
  垂花门,是指门上檐柱不落地,而是悬于中柱穿枋上的门,因其位置在整座宅院的中轴线上,界分内外,建筑华丽,所以,垂花门也常常是全宅中最为醒目的地方。
  “视履考祥”,语出《易经·履卦》:“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视,明也;履,鞋也;考,察也;祥,吉也。引申之后,“视履考祥”的意思就是,人生旅途,应该经常检视自己所走过的路、要办的事,考察前途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使自己从一开始就顺利吉祥。
  人生在世,无奇不有。“视履考祥”也就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难免会遇到各种麻烦,但我们如果能够处理得好,就会有惊无险,化险为夷。因此,做事须心胸坦荡,量力而行,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切莫自负逞强,草率急躁,随心所欲,胡作非为。这样,一定是会万事通达而有好结果的。

    米脂古城的门额题字还有“为善最乐”、“克勤善事”、“妙手回春”等,这里虽然只介绍了其中的6幅,但那一处处高门大院,蕴藏着悠久历史;一件件门额题字,诉说着深厚人文。米脂窑洞古城,正以其独特的地方风貌和典型的地域特色,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展示着独特的魅力,欢迎着远方的客人。
  不过,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展,不少具有重大史料价值、书法与雕刻艺术的门额题字,已经日渐模糊,濒临隐失。可以说,米脂古城门额题字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如果相关部门依然认识不到这一点的话,历史悠久的门额题字完全消失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返回文化旅游首页
顶一下
(5)
71.4%
踩一下
(2)
28.6%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365备用地址”的作品,其版权归365备用地址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365备用地址”。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