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之谜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常文树 时间:2015-01-22 08:56 字体设置:

 


 

    历史伟人或名人,往往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难解之谜,这就越发引起研究者的兴趣,于是,征文考据,持论纷纭,终难定论,仿佛愈解愈谜。李自成研究亦如此,几百年来,探讨这位未竟帝业者的文字,堪称汗牛充栋,但有许多谜团仍然未解。这里,列举几例,并与读者一块儿探讨,也许有点意义。

●身世之谜

    李自成的出身,即其民族属性,现存两说:一说为党项族(古代羌族的一个分支)李继迁后裔,依据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李自成及其祖上世居米脂县西李继迁寨和县东李继迁站(后简称李站),这两个地方显然都是为了纪念李继迁而得名;而李继迁本人就出生在银州,即今米脂,北宋时建立西夏政权,历时二百多年,米脂大多时间为其属地,自然会有大量党项族人居住米脂;其二是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国号大顺,改元永昌时,“追王其先代,以李继迁为不祧之祖”。二说为汉族,主要依据也有两点:其一是《米脂泰安里二甲李氏家谱》,小桑坪李氏和桃花峁李氏均为泰安里二甲,都将李自成列入家谱中;其二是李站李姓,在清初为避免连累而遭屠戮,将李姓改为叶姓,其祭祀祖先的神主,前书叶,后书李。这两说的理由,拿米脂话来说,真的都够“扛硬”了。那么到底如何呢?

    以我之见,李自成的祖先,在宋时是党项族,元太祖灭西夏时,屠杀之惨,岂止血淋淋三字,那是要赶尽杀绝呀!此时,李自成的祖先能不赶紧改为汉族吗?因此,到了李自成,几百年过去了,他自然早就成了汉民了。在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其他民族,由于种种不同原因融入汉族,这是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这样,米脂二甲李氏要给我白眼了。我说且慢,请看看你们先祖明朝进士、湖广巡按李振声和他儿子李隆是怎么说的。明崇祯末年,李自成攻破武昌,俘虏了李振声,为了延揽人才,且为老乡,李自成呼振声为“大兄”,振声不予理睬;百般拉拢,不为所动,被杀害。后来,李隆找到山西傅山先生,请他为其父写传。傅山,号青主,学识渊博,不愿事清,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齐名,历史上称为“清初六大师”,这位明朝遗老也非常敬佩李振声的骨气,欣然命笔,写下了《明李御史传》,文中写道:“既,一再闻清涧惠世扬、汾阳刘昇祚之言,乃知御史实死,未尝受伪官也。惠为相,归而语乡人曰:‘闯数谓贼党,李御史之死值万金。’刘伪兵政府归,其言曰:‘御史既被执,有伪官刘苏者说御史降,御史不可。闯亲御史为同宗,御史辨其族里。’”请注意,这段话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李振声没有投降李自成,二是李振声的死对明朝官员有很大的震慑作用,三是认同李自成为同宗;这最后一句是本文关键所在,“辨其族里”,就是李振声清楚李自成不是泰安里二甲李氏,所以才同他分辨宗族里甲,如果是一家子,那就只能说家门不幸之类的话了,绝不会存在辨其族里的问题。

    至于李站李氏改姓叶,不说也懂,在那个要灭绝李自成族人的年头,你说你和李自成不是一个李,人家会信吗?逃不走,就要改姓,除了你不怕杀头。

    后来,李自成是汉人了,但他应该是党项族后裔,李自成追李继迁为“不祧之祖”不是胡拾揽先人,他自己最清楚根脉所在。另,据2007年参加李自成诞辰四百周年的今居富县太平村李氏,为李自成侄子李过的后裔,这一点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这支李氏,公开承认是党项羌人的后裔,这应该成为李自成族属的铁证。

●起义时间之谜

    李自成参加农民起义军的时间,有崇祯一、二、三、四年四种说法,黄卫平《大顺史稿》依据李自成崇祯三年上半年尚为驿卒的史料事实,认为时间应该在四年三四月间。民国版《米脂县志》第五册“纪事志”部分,也在崇祯四年内清楚地写着:“米脂人李自成,性狡黠,善骑射,家贫,为驿卒,往投焉。”看来,这个时间可以确定了。但民国版《米脂县志》却有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必须予以纠正。这就是,一方面它记载了上述内容,另一方面又在米脂县令燕子宾名下批注了如下内容:“据父老相传,此公即开除李自成驿卒者,为边之前任,明史所言亦同。”如果崇祯四年李自成参加了起义军,这就冤枉了燕子宾。说燕是边的前任,那么,他最早任米脂县令不会早过崇祯九年。孙绳武在任米脂县令时写了一部书叫《戍北楼耐苦志》,里面清楚地写着他自己是崇祯四年到任,七年离开,后任温应星,崇祯九年(丙子年,即公元1636年)仍在任。孙绳武是口碑极佳的县令,被米脂人供奉在名宦祠中,他的《耐苦志》中没有提到李自成。从时间上推算,开除李自成驿卒者应该是孙的前任,即崇祯元年至四年的县令。是谁?是右江进士王惠吗?他也是《米脂县志》记载明代的县令,但未说是崇祯年还是天启年。崇祯年间,任米脂县令者可确定的共四人,我们这里逆推一下,边大绶十一年任,十六年逃走;前任燕子宾,十一年离任,出任时间不详;前任温应星,七年接任,九年仍在任,具体离任时间不详,但和燕子宾能接上;前任孙绳武四年任,七年离任;一至四年,空缺,但可以推知,是他开除了李自成。是否准确,姑且待有志于此者进一步考证,而且王惠的进士身份也存疑,因为明朝进士录里没有叫王惠的。或者是姓名书写有误,皆不得而知。但米脂父老相传,不会无中生有,如果真是燕子宾开除了李自成的驿卒,那就不能说燕子宾是边大绶的前任,应该说燕是崇祯初年县令,或者说他是崇祯三年在任的县令,因为专家考证,李自成正是在这一年被开除的。我们顺推一下县令次序:燕子宾至崇祯四年,孙绳武四至七年,温应星七至十一年,边大绶十一至十六年。只有这样,才能解开米脂父老传说之谜。话再说回来,如果燕子宾真是边大绶的前任,那他与李自成的开除就扯不在一块儿了,父老传说是传错人了。

●“目不识丁”之谜

    黄卫平先生六十万字的《大顺史稿》,堪称李自成研究的巨著,有很大的史料价值。但文中依据别人所记,以“幼曾为僧”,断定“家贫”,以及幼曾为人牧羊等原因,推翻了李自成与侄子李过曾读私塾的说法,称李自成“目不识丁”“一丁不识”,似乎站不住脚。李自成祖上,家并不贫,有文字记录和实物为证:彭城銭軹《甲申传信录》说:“自成初名鸿基,以万历丙午岁生,曾祖世辅,祖海,父守忠,一名印,家颇饶,世有里役。熹庙时(天启时),自成以里役征税。”“家颇饶”是文字证明;其祖坟,占地面积之大,周围树木之多,守庐窑洞(坟旁建筑)之阔,是实物证明。李自成虽然算不上秀才,但至少不是文盲,理由有三:一,做里役征税,要写人名,要记账。二,做驿卒,一个邮递员不识几个字,怎送邮件?而且,从天启六年一直做到崇祯三年,看来做得还不错。四年多时间,就算以前没读过私塾,这段时间也足可以记个千儿八百字,说他“一丁不识”,难以服人。三,非常热爱文庙,《明史·本传》载:崇祯八年,自成途经米脂,“呼知县边大绶曰:‘此吾故乡也,无虐我父老。’遗之金,令修文庙。”(这里明显有误,知县边大绶十一年才到任。民国版《米脂县志》《李自成传》录自明史,未改。但在第五册的《纪事志》中,删去了边大绶三字,并明确“遗八百金”。)试想,一个“目不识丁”的人,孔老夫子与他何干?戎马倥偬、前途不定的他有必要附庸风雅,假装斯文,拿出那么多银子来修文庙吗?综合三点理由,可以得出李自成是个粗通文墨的人,“曾读私塾”,恐不谬也。

●大顺国号之谜

    大顺国号之谜,在所有研究李自成的文献中都未涉及这个问题,所以有必要弥补这个空缺。笔者在《李自成国号大顺源考》一文中有专文述及。

●后裔之谜

    李自成没有生子,只有义子李双喜,所以,按旧观念,李自成没有嫡传后裔。侄子李过,是李自成兄长李自立的儿子,李自成兄与弟的后人,只能称李自成为族祖,即使李双喜有后人,也不能称为李自成的嫡传后裔,义子不同陕北人说的亲近本族“顶门”嗣子,这一点应该是明确的。但李自成有一个亲生女儿,叫李翠微,按“女儿也是传世人”的新观念,翠微的后人可以称李自成的嫡传后裔,但按子女随父姓的习俗,翠微的儿女自然不会姓李了。现代著名作家丁玲,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沣人,她生前就曾撰文,说祖上相传为李自成的后人,可能就属这种情况。

    至于失败之谜,专家论述已经达到全方位了,无需置喙;最后归宿之谜,存在几说,还在继续谜着,但真相只能是唯一的,有待继续探讨。

 

返回文化旅游首页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打 印】【顶 部】【关 闭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杜海斌

 

免责声明:
1.凡来源注明“365备用地址”的作品,其版权归365备用地址所有。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365备用地址”。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或图片外,其他文章或图片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